教育到底是谁的责任?
2022年1月1日,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正式实施了,这是中国首次对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,从此以后中国父母进入了依法带娃的时代。
这部法一出台,引起了一些争议,小镇在抖音翻看了上百条留言,超过八成与钱和精力有关,提到的问题非常尖锐。对很多父母来说,不是不想好好在家教育孩子,而是时间、精力、物质都做不到,家长也很难获得育儿教育的培训机会。
比如在游戏问题上,如何处理好孩子和游戏的关系,让游戏反而有利于孩子的成长,这就不是轻易能够做到的,不要说对孩子的认知、性格、习惯等等一系列关系未来的综合素质培养,单单是能够跟上学业就已经很难很难了。
更何况,大多数时候是有心无力,毕竟谁给钱养娃养家还房贷?
现代社会不是古代,养一个孩子不是添个筷子的事,教育有多费钱、费精力完全不用多说。现在中国综合生育率已经降到1.3甚至更低,很多人不是不想生孩子,乃至多带几个孩子,只是确实没办法。
先不说很多失业、单亲家庭,也不说有两个、三个甚至更多孩子的家庭,对于一个普通寻常的三口之家来说,以目前的收入水平、工作强度,又有多少人能专门腾挪出一个人更多的教育孩子?全职育儿的话,职业生涯怎么办,更何况在家带娃期间,连社保都得不到保障。
就有网友留言说:不求国家给在家带娃的发工资,国家就给交社保就行;再其次,能执行劳动法少加班也行。
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的到来还算及时,“双减”给这部法的出台和实施奠定了基础。随着社会发展、少子化老龄化以及“双减”等政策的推进,必然要对整个教育体系进行调整。
出台这部法根本目的是国家希望构建更加全面的教育体系,将最关键的父母教育完整纳入整个社会教育体系,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关爱,让更多家庭能有更多的互动沟通,从而更好的维护家庭。
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教育培养孩子,这不能全怪家长,毕竟我们就一直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,想学也找不到地方学,只能代代相传或者摸索着来,那么现在就要引导着把正确的育儿方法教给家长们。
之所以法律加速渗透进家庭领域,更根本的也在于社会变化,孩子对于国家和个人的意义已经变了。
在中国传统观念看来,养儿首先是防老争夺资源,这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高度相关,在没有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情况下,对抗老龄最主要的依靠就是孩子,而且要尽可能地多。在传统的乡村,孩子多了抢水抢地哪怕械斗才不吃亏。
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,尤其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,社会服务越来越丰富,尤其在互联网的支持下,各种服务越来越方便,比如最典型的吃饭问题基本可以被外卖替代,在很多年轻人家庭,做饭已经成为了偶尔的休闲或者社交娱乐,而非每日生活的必须。
越来越发达的娱乐、游戏,也相当程度满足了人的精神需求。
带来了两个结果:
一是对现代人而言,生育已经几乎没有经济上的收益了,反而生育的成本不断激增。
巨大的生活压力、激烈的社会竞争、再加上房子医疗教育等几座大山,生不起、养不起、不愿生越来越多,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这种压力下选择了退一步,干脆选择不婚不生了。
从功利的角度,养育孩子有太多的不切定性,需要长达几十年的持续投入,这种长期投入不是谁都有勇气坚持下去的,而更加脆弱的婚姻,也让本来两个人携手与共的事变得更加不确定。
于是很多人觉得,虽然养育成功孩子肯定是好的,但是依托现代社会体系,自己努力工作赚更多的钱、锻炼好身体,结伴养老或者去专门的养老院,似乎也能度过老年生活,起码60岁以前生活肯定会更轻松。
但是对国家就不同了。足够的下一代是国家的未来,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发展潜力,如果没有足够的年轻人,国家老龄化一定会加速,整个国家的养老和社保体系也一定会出现问题。
少子化的恶果最终虽然也会影响到每个人,但这种影响对个人而言终归太宏观、太远了,眼前尚且艰难,就顾不得几十年后的未来了。
二是原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生产生活逐步社会化,自然也包括生育。
对个人来说,首先要考虑如何在社会上立足,充分的社会流动,使得过去靠生孩子种地的传统思维被彻底打破。一个人无论生几个孩子,还是要去工作获得收入,去交社保医保以保证年老体病时有所保障,通过纳税支持完善的社会安全体系来保证我们获得安全的社会环境,而不是靠生孩子人多势众打赢械斗。
每一个人都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一份子,并且不断把原来依靠家庭才能实现的转移给社会。比如把做饭交给饭店和外卖,把自身权益保护交给警察和司法,把捍卫国家交给军人,把抢险救灾交给消防救援等等,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细化,在效率的驱使下,各种职能越来越交给更少的专职人员。
然而,目前受限于科技,生育仍然需要依赖每一个社会个体。
但随着社会化的推进,家庭必然越来越融入社会,教育就成了当先需要社会化的,而这也是国家出台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的根源,社会需要更多的承担原先家庭的责任。
与其说这部法是强调父母的责任,不如说是强调整个社会要为家庭教育提供足够的支持。不是片面强调父母承担更大义务,而是要想办法让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到家庭教育中。
把过去一家一户的责任,转变为社会责任,让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更加科学、健康。
正因为针对的主体是社会而不是家长,所以才采用了“促进”这个法律体系里最柔性的方式。
法律是对利益的调节,典型的就是对公共领域和个人领域的权责进行划分,有的主要是公共领域,重点是规范政府的强制力,比如重新修订的《反垄断法》,有的则主要是个人领域,比如民事领域最核心的《民法典》。
在这两者中间,还存在两类,一是偏向公共性质更多需要对个人进行保护的保护类法律,比如最近刚刚出台的《个人信息保护法》,二是个人领域为主,政府不宜过多介于的,这一类往往就设置倡议为主的促进类法律。
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就属于促进类法律,正因此并没有对父母设置额外的责任条款,仍然是沿用现有的法律责任,对父母法律责任大多是“训诫”“责令改正”等等,并没有进行量化,也没有加重,更多是为父母更好的开展家庭教育提供参考。
这部法新创设的内容集中在强调政府、社会、企事业单位等应该承担什么责任。
专门有两章谈“国家支持”“社会协同”,篇幅远大于“家庭责任”这一章,就充分体现了:以家庭为基础,强化国家和社会支持的目标。
比如将家庭教育的责任拆分给国务院、省、市、区(县)、乡镇五级政府,每个层级要开展的工作也都进行了明确,还明确村委会、居委会、社区等基层自治组织的责任,挨个点了近十个政府部门的任务。
不仅仅是政府,群团组织、企事业单位、社会组织也纳入了,婴幼儿照护、早教、幼儿园、中小学、各类体育文化机构、新闻媒体、医疗的责任也都明确了。
甚至还细化到,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的时候,要对有未成年子女的双方提供家庭教育指导;各级政府也要对留守儿童、家庭教育提供更多扶持,还要求把家庭教育纳入各级文明创建。
意思已经很明确了。
中国现在面临很严重的人口危机,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了“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”,那就要做起来。
全世界很多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了,单纯针对生育刺激生育效果很不理想,补贴解决不了所有问题,毕竟很多不全是钱的事,而是时间、精力、理念甚至是利益得失,生育率下降是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,提上去也需要整个国家和社会一起努力。
影响生育的因素很多,那就需要由中央统筹打出一连串的组合拳,比如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就是要致力于减轻父母教育孩子的压力,更好的促进所有孩子的成长,以一部法的高度去整合全社会的力量,将更多的教育压力从家庭转到社会,进而通过全社会对家长的影响再次回到家庭,形成一个整体,提高家庭生活的幸福感。
最直白的说,起码让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,减少些茫然、不知所措,最好再多增加些成就感。
更多的政策还在路上,凡是影响到生育以及中国未来的,都要进行调整。从打击资本的校外培训,促进家庭教育再到塑造社会主义的教育体系,前面的每一步都将为下一步奠定基础。
但还是要说,国家和个人的时间尺度不同,国家做的最多就是兜底,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的最低限度,对个人来说,提升自己才是最快最有效的,这当然也包括更加现代化的育儿。
其他文章推荐